新闻动态
2016 餐饮外卖O2O怎么玩 |
发布时间:2016/1/19 | 已被 3742 人查看 |
2015年,外卖市场厮杀最激烈的一年。
2015年上半年,餐饮业对“中央厨房”依旧处于比较推崇的状态,尤其是外卖领域,下半年对中央厨房的认识整体趋于降温。 在较为知名的外卖品牌中,除去BAT类的集纳型外卖平台,无论是主打早午餐类还是夜宵类外卖品牌,在某个发展阶段都曾想通过建立中央厨房提升产能和效率,通过堂食体验与外卖服务引流的外卖品牌不是多数。 但是,下半年,囿于外部行业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速度、成本限制,外卖品牌中央厨房的“扩张”开始减速。 祭出“作坊式厨房”就能往外卖业跳 北京三元桥,这一片堪称“外卖圣地”,各类型外卖均试图在这里一显身手,每日从地铁出来,或者楼下遛弯,都会收到各种外卖品牌传单,即使浏览平台型外卖APP,也会发现很多新生的专业外卖品牌。 这类新生的外卖品牌,有一个共性的特征:概念很好,产能有限——品牌名、包装等外在形象较酷,但实际可能只有一个几平米的小厨房来支撑,每天只制售有限数量的饭菜,甚至只是两位数。 很多这类品牌的故事听上去很美,跨界的、年轻的、有逼格的,但可能无法掩盖不易规模化、持久化竞争的事实。 餐柜外卖“看上去很美” 办公楼里放置一个餐柜,用户可通过App下单,手机扫码自助开柜取餐,不用再面对快递小哥,可以“足不出户”…… 2015年,这个形式的外卖类型一度火热,在一些办公楼总能引起用户短时间的新鲜感。但是,可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,内参君楼下先后有过四台类似机器出现,现在只剩两个还在支撑。 部分新入行餐饮人“首选” 外卖火,不只是说百度、饿了么那类平台火,小品牌的层出不穷也是构成因素之一。上述已经说过这类小品牌的特征,它门槛低,哪怕只推出一款饭也能运转起来,所以一些跨界而来的新餐饮人,将此领域作为试水的好地方。做出名气,以小博大,赢了;做死了,赔不了多少钱。 多数靠补贴活
2015年,凡是订过外卖的消费者,相信深有体会,都感受到了补贴的作用,有买减就有用户,没买减真会影响销量,那些平台烧钱烧得那么热闹就是为此,有舆论称“外卖烧钱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”。 三点建议
2016年,餐饮界有一个可以预计的特点,就是对传统餐饮精神的适度回归,无论新老餐饮人,对传统餐饮规律的遵循可能都会有所“回头”,因为无论怎样创新,有些天然属性、规律难以破除。 外卖餐饮品牌对线下实体店经营的呼唤,可能会有所“抬头”。O2O以往更多强调线上引流,但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线下体验”反哺“线上或将更重要,如同一些电商品牌、互联网平台的新尝试,实现线上线下的”对流“。但是,此实体非彼实体。 某外卖品牌创始人认为:“一些电商已经反过头来做线下,只有线下才有体验、有服务。外卖‘实体’的趋势是体验店或者仓储点。” ②新手慎入外卖业,没钱做补贴的新手尤其慎入 其实,2016年,不只外卖界应该新手慎入,整个餐饮界都应该是新手慎入。这个行业看着门槛低,但“起跳点”很高,有钱不一定能玩儿得起,没钱肯定玩儿不起。 另外,此轮互联网风潮的红利期正在减弱,凭借“一招鲜”就能成功的时机已不存在。新阶段对局内人的要求更高——必须具备干货竞争力,深谙行业本质,有踏实沉入的心态。对于一些外卖品牌,2016年既要防止资金链断裂,也要找到资本撤出也能生存的技巧。 ③餐柜O2O,能不做就不做吧! 这个模式理论上其实不错,但成本结构、用户体验方面有一些“天然坑”。对于不同品牌的餐柜外卖,“坑”可能有所区别,但大致有这几种:品类丰富性能否保证?复热食品是否影响口感和健康?设备覆盖率如何提升?地推成本如何控制?购餐用餐场景如何丰富? 具体就不一一点名了,总之,综观餐柜外卖出现的若干品牌,用户体验效果未能达到预期,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做出的探索尝试。2016年,这个外卖模式或将再被降温。 |